- 家人受到危機應響時,各人會以不同方式表達其反應。
- 了解對痛苦事件造成的反應及其對家庭關係的影響有助家人克服創傷經歷。
- 如果認為家人難以康復,切勿猶豫尋求專業協助。
On this page
經歷傷痛的事件後,情緒或身體上產生強烈的反應是十分正常的。因應身體自然療癒的機制及康復進度,這些反應通常會逐漸淡化。對於共同經歷痛苦事件的家人,雖然各自反應的方式不盡相同會使關係變得緊張,並產生誤會,但家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會更趨緊密,且更加珍惜對方。
創傷經歷是指對自身安全構成威脅的任何生活事件,並可能會影響個人或他人生活,使人在情緒、心理和體力方面飽受痛苦,因而短暫時間內無法正常過日子。
潛在的創傷經歷例子包括如山火或水災等的自然災害、目睹持械搶劫、遇上嚴重交通事故、乘搭迫使緊急降落的客機或身體虐待。
對創傷經歷產生的各類反應
視乎各人的角色、年齡和個性,即使遭遇了相同經歷,每個家庭成員會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其對創傷事件的反應。如果家人並不互相明白各自的經歷,則會產生誤會、溝通困難和其他問題。長期而言,即使無法完全明白其他家庭成員遭遇的事件,能夠察覺常見的反應及對家庭生活的影響,均有助各人妥善處理。家庭內不同成員的反應可能會有異,所以需要理解。
對創傷經歷產生的常見反應例子包括:
- 對於可能會發生的其他事情,認為自己似乎處於「高度警惕」、「戒備」的狀態
- 情緒麻木,彷彿處於「驚嚇」的狀態
- 感到與家人疏離
- 變得情緒化、心煩意亂
- 變得嚴重疲勞困倦
- 覺得壓力極大及/或不安
- 對他人十分緊張,包括親友,並且不願意對方遠離自己的視線
- 不願意離開特定的地方,恐怕「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即便構成了不同的創傷反應,如果康復期間願意互相溝通,眾多家庭會回想事件,並理解危機實際上幫助家人變得更緊密,關係亦更穩固。但如果並不清楚或認為家人難以康復,則切勿猶豫尋求專業協助。
創傷事件發生後的家庭生活
每個家庭的情況皆相異,但家庭生活經歷創傷事件不久後的常見改變則列於下方。
- 父母可能會對各自的安全,及對不在家中的子女安全感到憂心。
- 家人可能會發噩夢或者與事件相關且令人不快的夢境
- 擔憂出現另一次痛苦經歷可能會連累家庭生活。
- 家人可能會壓抑及拒絕承認傷痛,以儘力互相保護對方免受痛苦。
- 一般而言,向相信觸發事件的人所發洩的怒氣通常會蔓延至受影響的親友,使各人難以互相包容之外,只會有躁動不安的情緒。
- 對於事件構成的不安、感到無法控制,或者須要處理繁多事項的想法,家人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
- 家人未必知道如何互相交談。各人會難以明白發生的事件以及對此的感受。如果講述事件使家人難過,則通常會避免重提。
- 缺乏耐性、理解、為小事爭執,並且互相疏遠等行為皆會影響家庭生活和關係。
破壞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亦會受到創傷事件影響,例如:
- 創傷事件過後,父母可能不太清楚如何幫助子女,並且對一向採用的管教方式可能會失去信心。
- 由於家人感到難以商量所發生的事件,相互之間的溝通會破裂。
- 子女不願意上學。
- 子女希望避免父母感到難過,並會與同濟用盡時間,從而避開問題。
- 父母不願意工作。
- 家務處理時間趨向紊亂、沒有完成雜務、進食時間不規律和忽略康樂活動。
- 慣常家務安排職責有變。子女有一段時間內可能須獨自烹飪,父母可能感到無法處理事務,或者子女不願意獨自一人。
各人對創傷經歷的反應不盡相同
各人對痛苦事件有不同反應是十分常見的,但有時候產生的反應會有衝突。當一人需要抽離獨處時,另一人則需要陪伴溝通。雖然偶爾看似令人費解,但給予足夠空間讓他人自行理解其反應是相當有用的。家人常見的反應可能包括:
- 強烈情緒:包括不安、害怕、憂傷、內疚、憤怒、脆弱、無助或絕望。以上情緒並非單單適用於創傷事件,但亦會影響到以往生活的其他正常層面。無須過分介懷,請緊記這些情緒乃出於所發生的事件,隨著身心康復就會減退。
- 身體症狀:包括頭痛、嘔心、作嘔、失眠、睡眠中斷、惡夢、胃口有變、冒汗、顫抖、痛楚,或者本身患有的疾病惡化。
- 思緒打亂:包括難以集中精神或思路不清、短期記憶、難以計劃或決定、無法吸收資訊、重想創傷事件、回憶舊日悲劇、悲觀念頭,或者無法決策。
- 行為改變:包括缺勤、缺課、飲食模式改變、服用毒品或飲用酒精、無法休息、坐立不安、缺乏動力、加劇挑釁行為、自殘或自我傷害。
家庭生活:數周或數月後
創傷事件發生的數周或甚至數月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可能會改變。隨著時光飛逝,家人有時不再意識到事件如何直接產生改變。儘管每個家庭的情況皆不一樣,但創傷事件發生的數周或甚至數月後一些常見的改變包括:
- 家人相互之間的脾氣變得暴躁易怒,更會起爭執和摩擦。
- 對活動失去興趣,而工作或學習表現會下降。
- 子女可能會變得黏人、急躁哭鬧、諸多要求、拒絕配合或頑皮。
- 青少年則可能會變得依賴他人、言行不成熟、好爭論、苛刻或反叛。
- 個人則感到被忽略及誤會。
- 部分家庭成員可能需要耗費精力照顧親友,因而忽略照顧自己。
- 個體家庭成員可能覺得互相疏遠或難以建立穩固的關係。
- 於情感或性方面,父母之間的關係可能會遇上問題。
- 每個人都感到疲勞並希望得到支援,但卻無法付出太多。
家庭生活:數年後
對痛苦或可怕事件產生的反應,有時候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才浮現。部分情況下可能需時數年,或者僅於與創傷事件相關的案件審判、審訊或其他正式程序結束後才顯露。如果忙於幫助其他人或處理相關事宜,例如保險、重建、搬遷、法庭程序或財務問題等,則會出現以上情況。當一切重回正軌後,通常可能會產生不同反應。每個家庭的情況皆不同,但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改變包括:
- 面對新危機時重新經歷創傷事件。
- 問題比起實際情況似乎更差,且更難處理。
- 創傷事件發生後的數日、數周或數月內,家庭生活才會出現變化,並且可能會衍生為永久的問題,使家庭生活質量下降。
- 憶述事件時,家人可能會以各自的方式處理。一些家庭成員可能希望悼念事件或重返現場,但其他成員則希望將之忘卻。
- 如果家人未能互相照顧各自的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則會引起爭執及誤會。
從創傷經歷復原的有用策略
為減少出現併發症並互相支持康復而可採取的行動包括:
- 請緊記,康復需要時間。幫家人準備熬過這段充滿壓力的時期,並減少無謂的要求,以便保持應有的精神狀態。
- 請勿只聚焦問題本身。抽出空餘時間相聚、放鬆並享受愉快的事情,不然壓力就不會減退。
- 保持溝通。確保家人互相明白所發生的事情,並知道如何幫助。父母可能需要為子女豎立榜樣,教導子女如何溝通並接受各自的反應。
- 即使並非真正願意,亦可定期安排時間外出及保持以往享受的活動。如果努力,自己可能會感到快樂。生活樂趣和放鬆身心有助恢復情緒平衡。
- 定期留意家人的康復及成效進度。不要操心尚待處理的事項。
- 即使家人偶然須要講述各自的恐懼和擔憂,亦請保持樂觀積極,並勉勵他人。自我提醒家人共同經歷艱難的時刻,且通常會變得更堅強。
- 儘量定期安排機會「出街」。有時候父母全面關注子女,就會建立緊密的感情,互相之間自然會溝通更多。
向專業醫護人士求助
對於某些人士,創傷壓力能促發極度強烈的反應,而且這些反應會不斷持續,或者令不太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永久改變。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應尋求專業協助:
- 無法應付強烈情緒或身體上的感覺
- 沒有正常感覺,但仍感到麻木空洞
- 無法與其他家庭成員正常溝通
- 持續覺得到被冷落、排外或感到冷淡
- 三至四星期後仍覺得自己並未開始重過正常生活
- 身體上持續感到有壓力症狀
- 睡眠總被打斷或發噩夢
- 刻意迴避創傷經歷的憶述
- 沒有傾訴感受的對象
- 留意家人互相之間的溝通有變,並且沒有恢復正常
- 覺得與親友的關係變得僵硬
- 變得易於遭受事故,並濫用更多酒精或毒品
- 無法重返工作崗位或處理不同職責
- 反覆體驗創傷事件
- 感到極度不安,並且容易受驚
如果於任何時候擔心自己或親友的精神健康,請致電13 11 14聯絡生命熱線(Lifeline)。
求助途徑
- 家庭醫生、精神健康專家,例如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輔導員或社工等
- 當地社區醫療中心
- 澳洲心理學協會轉介服務(Australi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Referral Service) 電話 1800 333 497
- 澳洲創傷後精神健康服務中心(Phoenix Australia Centre) 電話 (03)9035 5599
- 傷痛輔導服務中心網址(Centre for Grief and Bereavement) 電話 1800 642 066
一般電話輔導服務能夠提供建議:
- 生命熱線(Lifeline) 電話 13 11 14
- 悲痛服務熱線(GriefLine) 電話 1300 845 745
- 不再憂鬱(Beyond Blue) 電話 1300 22 4636
- 家長熱線(Parentline) 電話 13 22 89
- 兒童求助熱線(Kids Helpline) 電話 1800 55 1800
- 候命護士(NURSE-ON-CALL) 電話 1300 60 60 24:提供專業醫療資料和建議(7日24小時全天候開放)